灤醫科普
前庭大腺炎癥由病原體侵入前庭大腺所致,可分為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膿腫、前庭大腺囊腫。生育期婦女多見,幼女及絕經后期婦女少見。
01病原體
多為混合性細菌感染。主要病原體為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鏈球菌、腸球菌。隨著性傳播疾病發病率的升高,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體也成為常見病原體。病原體侵犯腺管,初期導致前庭大腺導管炎,腺管開口往往因腫脹或滲出物凝聚而阻塞,分泌物積存不能外流,感染進一步加重則形成前庭大腺膿腫。若膿腫消退后,腺管阻塞,膿液吸收后被黏液分泌物所替代,形成前庭大腺囊腫。前庭大腺囊腫可繼發感染,形成膿腫,并反復發作。
02臨床表現
前庭大腺炎起病急,多為一側。初起時局部產生腫脹、疼痛、灼熱感,檢查見局部皮膚紅腫、壓痛明顯,患側前庭大腺開口處有時可見白色小點。若感染進一步加重,膿腫形成并快速增大,直徑可達3~6cm,患者疼痛劇烈,行走不便,膿腫成熟時局部可觸及波動感。少數患者可能出現發熱等全身癥狀,腹股溝淋巴結可呈不同程度增大。當膿腫內壓力增大時,表面皮膚黏膜變薄,膿腫可自行破潰。若破孔大,可自行引流,炎癥較快消退而痊愈;若破孔小,引流不暢,則炎癥持續存在,并反復發作。前庭大腺囊腫多為單側,也可為雙側。若囊腫小且無急性感染,患者一般無自覺癥狀,往往于婦科檢查時方被發現;若囊腫大,可感到外陰墜脹或性交不適。檢查見患側陰道前庭窩外側腫大,在外陰部后下方可觸及無痛性囊性腫物,多呈圓形、邊界清楚。
03治療
1藥物治療 急性炎癥發作時,需保持局部清潔,可取前庭大腺開口處分泌物作細菌培養,確定病原體。常選擇使用喹諾酮或頭孢菌素與甲硝唑聯合抗感染。也可口服清熱、解毒中藥,或局部坐浴。
2手術治療 前庭大腺膿腫需盡早切開引流,以緩解疼痛。切口應選擇在波動感明顯處,盡量靠低位以便引流通暢,原則上在內側黏膜面切開,并放置引流條,膿液可送細菌培養。無癥狀的前庭大腺囊腫可隨訪觀察;對囊腫較大或反復發作者可行囊腫造口術。
撰稿:婦科 陸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