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醫科普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是累及年幼健康兒童的原因尚未明確的一種炎癥性血管炎。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表現主要有發熱、皮膚黏膜損害、淋巴結腫大等,川崎病好發于5歲以下小兒,且發病率逐年增多,呈散發或小流行,是小兒常見的發熱疾病,川崎病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以心血管系統最為嚴重,可出現冠狀動脈擴張、血栓形成、冠狀動脈瘤破裂、心肌梗死等,是兒童后天性心臟病最常見的原因。
典型川崎病的診斷標準
發熱 ≥ 5 天,下列5項臨床表現中4項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診斷為川崎病:
(1)眼結合膜充血,非化膿性;
(2)唇充血皸裂,口腔黏膜彌漫充血,舌乳頭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3)四肢變化:急性期掌跖紅斑,手足硬性水腫,恢復期指(趾)端膜狀脫皮;
(4)頸部淋巴結腫大;
(5)多形性紅斑。
注意:如果臨床表現只具備 3 項,但超聲心動圖提示有冠狀動脈損害,亦可確診為川崎病。
識圖斷“川崎”,超聲檢查新視角
在川崎病的診斷中,超聲心動圖檢查非常必要。超聲心動圖檢測內容除了常規心臟結構、血流動力學監測、心臟功能外,還重點檢查有無冠狀動脈損害,包括檢測冠狀動脈損害的部位、類型、范圍和程度。川崎病是以冠狀動脈損害為主的全身血管炎,可以導致冠狀動脈的擴張、冠狀動脈瘤及冠狀動脈血栓,發生部位多為左右冠狀動脈的近端,在高分辨力超聲成像技術的“慧眼”下,兒童的冠狀動脈近心端及其分支可以清楚的顯示,進而幫助臨床診斷川崎病提供有力的影像學證據。
冠脈內徑超過正常值或某一節段內徑超過相鄰節段內徑的 1.5倍時,即可診斷冠脈擴張,其正常值參考標準:
<3 歲,冠狀動脈內徑 <2.5 mm;
3~9 歲,冠脈內徑 <3.0 mm;
>9 歲,冠狀動脈內徑 <3.5 mm
采用左右冠狀動脈的直徑與主動脈直徑之比來判斷冠狀動脈擴張與冠狀動脈瘤:
A冠狀動脈擴張
①冠狀動脈內徑不超過4mm.
②其與主動脈根部內徑之比0.16~0.3
B冠狀動脈瘤
①冠狀動脈內徑>4mm.
②其與主動脈根部內徑之比>0.3
C巨大冠脈瘤
冠狀動脈內徑>8mm.
超聲檢查可以清楚顯示冠狀動脈的起始、走形、內徑等信息,以快速有效的協助臨床診斷川崎病,使臨床醫生能夠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治療!
當您的寶寶出現高熱不退、結膜充血、四肢紅斑等征象時,請一定要重視超聲心動圖檢查,該檢查可重復性強、無輻射,可以提高對川崎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減少嚴重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撰稿:超聲科 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