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灤州市人民醫院診斷并通過介入微創手術成功救治了一例腸中風患者,術后患者腹痛、便血等癥狀都得到了緩解,避免了大量出血而發生意外。
患者為73歲的大姨,因入院前3天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痛,下腹部為主,入院前兩天出現便血多次為暗紅色血便,無惡心嘔吐,患者非常緊張焦慮狀態,來醫院查腸鏡提示“缺血性腸病”收入消化內科。
入院后消化內科主任曹小鍵非常重視,積極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并請介入科主任張凌志會診,查上腹平掃+腸系膜增強CT提示:腸系膜上動脈多發鈣化斑,管腔變窄。張凌志主任建議進一步行腸系膜上動脈造影檢查,明確狹窄程度,造影結果比預想的還要嚴重,血管就剩一絲血流通過。
為安全有效地解除患者病痛,張凌志主任決定為患者進行介入治療,面對極其狹窄的腸系膜上動脈,他熟練且小心翼翼地導絲通過,球囊擴張,可斑塊非常硬,反復擴張,通過不懈努力終于順利植入支架一枚,六天后出院。
說起中風,人們往往都會聯想到腦中風,卻鮮有人知道腸道也會“中風”。腸中風是缺血性腸病的俗稱,尤其易發于老年人,以男性為主,尤其伴有動脈硬化及心腦血管方面基礎病的老人,更應提高警。灤州市人民醫院開展的介入治療技術項目,能夠及時明確病變位置長度,了解腸缺血情況,又可在最短時間內實施治療,具有創傷小、短時間內開通閉塞血管、縮短腸管缺血時間、減少腸管壞死范圍和死亡率等優點,為腸中風病人帶來了健康福音。
灤州市人民醫院提醒廣大老年朋友們:要合理控制動脈粥樣硬化,平日做到膳食合理,少吃動物性脂肪,不暴飲暴食,戒煙少酒,控制體重,適度體力活動,情緒開朗,盡可能減少誘因;加強對腸中風的預防意識,如經常自覺飯后腹脹、隱痛、不適,服用消化藥無效,且反復發生,體重呈下降趨勢,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急性腸缺血發作,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意外。
撰稿:介入科 張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