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醫科普
糖尿病堪稱“沉默的殺手”,可分為1型和2型兩種類型,早期可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即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癥狀,但多數老年患者臨床癥狀不典型。如不及時給予合理的治療,血糖持續升高,會使多個重要臟器受損(如心腦血管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對于糖尿病的治療來說,需根據患者血糖水平給予制定個體化的方案。如早期血糖稍高,可行飲食運動控制,但如果經該方法血糖控制不佳,需在藥師的指導下加用藥物治療,必要時給予聯合用藥。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口服藥物和胰島素注射兩種,需要根據患者血糖情況評估如何選擇。那么,今天就帶您了解一下關于糖尿病治療的相關科普知識。
口服降糖藥
口服降糖藥使用相對簡便,患者依從性高。主要適用于輕中度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幾類藥物:
胰島素
當患病時間長,胰島功能受損嚴重時,血糖控制不佳時,需補充胰島素注射治療。
一胰島素治療的適應癥
1)各型糖尿病:
重癥糖尿病(IDDM,I型),皮下注射。
Ⅱ型糖尿病經飲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藥未能控制者
合并重度感染、高熱、妊娠、創傷以及手術的各型糖尿病。
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使用大量胰島素減少游離脂肪酸和酮體的生成。
2高鉀血癥:促進 K+入胞。
3糾正細胞內缺鉀:合用葡萄糖、胰島素和氣化鉀液(GIK極化液)靜滴,促進K*進入細胞,心肌梗死早期,可防治心肌病變時的心律失常,減少死亡率。
二胰島素的分類
1超短效類(胰島素類似藥):如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等。
優點皮下起效迅速,持續時間短。能更加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可以靜脈給藥。
2短效類:常規胰島素,最常用。
又稱為“普通胰島素”、“常規胰島素”、“中性胰島素”。
3中效胰島素:如低精蛋白鋅胰島素等。
4長效胰島素:如精蛋白鋅胰島素等。
5超長效胰島素:如甘精胰島素等。
6預混胰島素:即“雙時相胰島素”,是指含有兩種胰島素的混合物,可同時具有短效和長效胰島素的作用。制劑中短效成分起效迅速,可以較好地控制餐后高血糖,長效成分持續緩慢釋放,主要起基礎胰島素分泌作用。
三不良反應
1低血糖反應:最常見和嚴重的不良反應,胰島素過量所致。輕者可飲糖水或進食,重者需立靜注高滲葡萄糖。必須將低血糖昏迷與嚴重酮癥酸血癥昏迷相鑒別。
2變態反應及過敏性休克。
3胰島素抵抗(耐受)
急性耐受:主要是并發了嚴重感染,創傷。
慢性耐受:主要是產生了胰島素抗體,胰島素受體減少,葡萄糖轉運失常。
4局部反應:皮下注射時,會發生表面發紅,久用皮下脂肪萎縮、硬結。
可見,需要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選擇合適的胰島素,并且,在使用胰島素過程中,需要嚴密監測,尤其在初次使用時,一定要在醫生的監測下調整好用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您有任何問題,可以到灤州市人民醫院來進一步咨詢!我們將竭盡全力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撰稿:藥劑科 陳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