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醫科普
人體有一個“凈水器”,處理并排出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同時,還能維持體液和電解質平衡,兼具部分內分泌功能,這個“勞模”就是——腎臟。
腎臟還是一個“隱忍”的器官
早期慢性腎病一般無任何癥狀、體征
只有當腎臟功能的破壞大于75%時,患者才會出現一些很明顯的癥狀
容易造成病情延誤
所以小心呵護腎臟
要看清楚它的6個求救信號
01出現水腫
腎臟負責水液代謝,當腎不好時,體液平衡就容易出現異常,導致水腫,臉部、四肢出現浮腫尤其要當心。
02夜尿增多
正常成年人夜間排尿0~1次,尿量約為白天的1/3~1/2,一旦排尿次數超過2次,或夜尿量超過500毫升,且連續多天,就要警惕。
高血壓腎損害、慢性間質性腎炎、藥物性腎損傷、免疫或代謝性疾病相關腎損傷,以及終末期腎臟病等,都是常見造成夜尿增多的腎病。
03尿中有泡沫
生理性泡沫通常在1分鐘內消失,臨床通常認為在5分鐘內消失的泡沫尿可大致判斷為正常。
病理性泡沫尿的特點是泡沫細密、量多,且久久不消散。多見于蛋白尿和糖尿,這也是慢性腎臟病發出的信號。
04血壓升高
人的心血管就像水循環系統,心臟像水泵,不斷為全身輸送血液;腎臟像人體排水口,調整與改變循環血量和體內容量,穩定血壓與內環境平衡。
腎臟不好,喝的水排不出來,水分潴留囤積在血管內部,會導致血壓升高。
05尿色加深或偏紅
正常人尿液清,色是微黃。若尿色加深、甚者像洗肉水一樣,這多是血尿的表現。
06少尿正常成人24小時尿量一般為1000~2000毫升,若成人24小時的尿量少于400毫升,稱為少尿。少尿也是慢性腎臟病發出的信號。
除了以上表現,皮膚瘙癢、貧血、頭痛、乏力、記憶力下降、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等,也可能是腎臟疾病引起的,需要警惕。
健康成年人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規律體檢,這三項檢查可以幫助早期識別無癥狀腎病患者:
01尿常規
如果尿蛋白、潛血白細胞兩個都有加號,就要考慮尿路感染或腎小球腎炎的可能。
02抽血化驗血生化
若血清肌酐超標,也證明腎臟功能減退。
03泌尿系統B超
可以輔助判斷有沒有出現泌尿系結石、腫瘤、囊腫發育異常等情況。
夏季炎熱
皮膚蒸發水分較多
如果不及時補水
容易造成機體缺水
甚至引發腎臟危機
成人每日推薦飲水量為1500~1700毫升,夏季出汗多,可根據日常身體活動情況以及所處環境,適當調整。心肺功能不好的人,飲水量應遵醫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撰稿:中西醫結合科 王微